人信广告设计原创:中国文化中“中庸”的美学
在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庸之道”是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当做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追求的终极境界。而“和合”观念正是中庸之道在人们在待人处事的具体表现。 “中庸”最早出现在《论语》当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而孔子的“五美”之说,其核心内容其实就是讲的中庸:“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出自孔子的《论语•尧曰》。 那么“中庸”我们如何来诠释呢?宋儒理学里是这样说的,“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正是儒家文化所强调的这种中庸之道,中国人才逐渐养成了中庸之美德。这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无不渗透中国人的人格境界和行为准则之中。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坚守中正,不偏不倚,不温不火,过犹不及,这才是中庸之道的真谛。
综上所述,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美学家、艺术家们一直都是在沿用于的“和合”观念的为创作的准则,即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成一种生机盎然的、富有活力的有机整体。具体表现为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东方文化所追求的就是“美善统一”、“天人合一”、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因此,从这层面上来讲,中国古代的“内敛”、“内涵”、“气场”、“和谐观”等审美观念,也正是“美善统一”的要求和自觉表现,类比西方审美观念中的张扬、个性化、唯美主义、跳跃思维、片断性思维等,中国文化中的美学意蕴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全局观和整体观的视角。